台球杆如何选购 台球杆常见4个选购误区
1)球杆种类
目前市面上所看到的球杆大慨分成三种,one piece cue(一段式)、center joint cue(两段式)跟3/4jointed cue(3/4段式)三种。
One piece cue(一段式)属于最传统历史最久的一种,目前还有若干选手在使用,但因携带不方便所以后来出现center joint cue(两段式)球杆。
center joint cue(两段式)球杆是把球杆切成两段,而它的涵接口刚好在中间,所以又称1/2球杆,因为携带方便曾经一度非常普遍,后来有人认为球杆是在中间被切开,木头本身的power会有所衰减,所以就延伸出涵接处大慨在杆子的3/4处的3/4jointed cue(3/4段式)球杆。
3/4jointed cue(3/4段式)是目前最普遍的球杆类型,它的前节是一体成型的,所以木头本身的传动力得以保留,这种球杆又细分为12、14和16英吋后节,后节越长自然重量越重。
2)前后截的材质
司诺克球杆的前截材质大慨只有两种:Ash(枕木)跟Maple(枫木)两种,Ash(枕木)有明显的木纹,Maple(枫木)就没有,依我个人使用的经验Ash(枕木)比较有韧性而Maple(枫木)的硬度比较硬,在知名的职业选手当中使用Maple(枫木)的人有Steven Lee,Stephan Hendry,Peter Ebdon跟香港的博家俊,而其它的选手大部份都是使用Ash(枕木)的球杆。要选择那一种就跟据个人喜好。
在后截方面主要的材质也大慨只有两种:Ebony(黑檀)跟Rose wood(玫瑰木)。因为这两种木质非常硬,可以乘受击球时所回传的力度,再加上它们的重量比一般的木头重,可以给于球杆自然的重量。为了让后截更美观也可以配上不同的木块作为装饰(只供装饰,对球杆本身并不会有多大的功用),当然装饰越多价钱就会越高。
3)重量
球杆的重量从16oz到21oz都有,一般比较多人使用的重量在于17.5oz~19oz左右,有很多人因害怕自己的后手不稳定所以都希望球杆越重越好,其实这种慨念是不正确的,因为后手稳不稳定是在于基本动作正不正确而不在重量,所以如果基本动作正确,轻的球杆会比重的球杆在于杆法跟力度上的控制会比较容易。
4)粗或细
球杆的粗细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是最前端(击球处)和最后端(握把),最前端的直径从8mm~11mm都有,一般现成买到的球杆都在9.5mm左右,因为这个粗细度是最适当的,如果要比这个粗或细都需要掟造。
握把的直径普遍在于29.5mm~30mm,比这个粗或细同样要掟造,要选择那一种完全要看个人手感,但切忌让握把把手填满,因为这会影响出杆的灵活度,最好在握把跟手之间留一点空间。
5)长度
其实在如何选择长度有很多的说法,但是都没有完全正确的标准,这要看个人架杆跟握杆的习惯,如果真的要说个标准的话,握手应该距离最尾端一个权头的位子。而一般能够买到的球杆长度都在57英吋跟58英吋。
6)直不直
很多人在测试球杆时都是第一时间把球杆放在球桌上滚动,其实所有制造球杆的师傅都不建议用这种方法来测试球杆够不够直,尤其是手工球杆,因为既然是手工就没办法造到一个完美的圆周,所以在球桌上滚动自然就会有一些跳勋,这会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阴影。正确的测试方法应该是用球杆的细端朝箸光源(如灯泡)然后用一只眼睛来检验球杆够不够直。
台球杆常见的4个误区
误区一:枫木球杆比白蜡球杆好用
这个问题我经常遇到,很多朋友都认为枫木球杆弹性大、塞力强、性能要超过白蜡球杆。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,白蜡木在我国古代冷兵器年代,一直是用作制造抢棒的主要原材料,理由就是白蜡木弹性韧性良好,稳定并且不易变形,大家还记得《水浒》里面吧,武松醉上景阳岗,当时手里就提着一条白蜡哨棒(虽然打虎没用上),这就说明,最起码在宋朝的时候,白蜡木的应用技术已经相当普遍和成熟了。我不否认枫木球杆的弹性的确良好,在某些方面的确优于白蜡木,但是,这并不能说任何一根枫木球杆的性能都要好于白蜡球杆,枫木受天气影响的程度要大,没有白蜡杆的适应能力强,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,性能都有一些轻微的起伏,控制起来的难度也相应的增加。在这里,我并不是要给这两种球杆分出一个高下,但是重点要表明的观点就是:枫木杆比白蜡杆好用,绝对是一个误区。最简单的例子,大师之中,公认击球旋转最强的吉米怀特,用的就是白蜡木球杆。
误区二:木纹决定球杆的性能
这个问题也是很常见的误区,很多朋友在挑选球杆的时候,都以木纹为挑选球杆的第一标准,还有的朋友说,如果一根球杆的木纹不正,那么将来就球杆会顺着木纹变形,我认为这都是不正确的。球杆的纹路其实决定于整料切割的角度,切割角度越大,箭头就越直,我们知道,一根球杆的选料,可能来自一棵树的树干部分、树皮部分、树根部分、树冠部分甚至是树枝部分。为什么同样材质的球杆,名牌球杆要比杂牌球杆贵出许多?因为名牌球杆在选料上相当挑剔,通常只选用树干中部靠近树皮俗称“二皮”的那一部分,这一部分的木质最大限度的平衡满足了对球杆硬度和弹性的要求,而且不易变形。而低档球杆就没有这么严格了,那么,如果不幸你选择了一根来自树枝部分的木料做成的球杆,不论你球杆的纹路在怎么好,也很难避免变形了。现在很多朋友都说,JP等一些国外品牌的球杆纹路并不好,其实这就是因为他们为了节约比较珍贵的材料,降低了对木料的切割角度造成的,有条件的朋友也可以试试看,纹路不好的JP,你打起球来一样感觉发力很通透、传力很完整,这就能证明:纹路并不能决定球杆的性能。
误区三:小铜嘴和蘑菇形皮头的误区
这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区,很多朋友在选择球杆的时候都喜欢选择直径小一点的铜嘴,最常见的是喜欢用9.5mm、9mm的,甚至还有人要求更小的铜嘴,买回来之后,却又要修一个蘑菇性皮头。这又是何必呢?其实很多朋友都以为,杆头越小,击球就越准,其实这是不正确的,杆头越小,击出去的白球就越容易旋转,因为你很难稳定的击中白球的正中心,而白球的旋转,对于精确度来说绝对是有影响的,蘑菇头其实就是为了弥补杆头过小而发明的一个技术,我本人并不推崇蘑菇头,因为蘑菇头由于先天条件的不足(头大底小),在传力、尤其是回力的性能上,是不如传统皮头的,通俗的讲:就是不吃劲儿。所以,建议朋友们不妨选用9.8mm或者10mm的杆头,只要适应一下,对于提高准度的帮助还是很大的,而且职业选手的杆头大部分其实也是这个范围的,大家喜爱的沙力文,他的杆头就是9.8mm的。
误区四:球杆越重,塞力就越强。球杆越长,击球就越稳定。
球杆重,的确可以加大球杆触球的冲量,但是旋转的强弱,更多的是取决于发力的完整性和穿透性,而不是你用了多大的力量击球,过重的球杆会影响发力时的手部稳定性,降低击球精度,很难控制。而过长的球杆其实不但不能提高击球的稳定性,相反却会降低,因为球杆越长,前后运动的力矩就越大,变形的可能性就越大。国际台联规定正式比赛用球杆不能短于135mm,而长度不限,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,这方面的问题和技术层面的关联就更多了。